認識我們 醫療服務 先進設備衛教資訊(連結-將會另開視窗) 學術研究 環境介紹 門診時間交通指南(連結-將會另開視窗) 回首頁
 


裝飾用圖片
期刊研讀報告-陰道癌
裝飾用圖片
公告日期:2012/01/19
裝飾用圖片
 

陰道癌

/  蕭諭鈴 護理師     校閱/  王銘志主任

 


介紹

 

       外陰癌屬於第四個婦科常見的癌症,僅次於子宮、卵巢及子宮頸,約有5%的女性會有生殖道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每年估計有3580位被新診斷出來,且有900位死於外陰癌。65~75歲的女性發生率較高,但偶爾40歲之前的女性也會被診斷出來。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子

  

       根據美國統計,外陰癌的發病率為每十萬婦女就有2.5位,平均年齡為65歲,屬於停經後的婦女,但有項研究統計,1979年至1993年有78位女性被確診有外陰癌,其年齡層從69歲至55歲,由此可見平均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外陰癌的危險因素包含下列幾項:

1.抽菸。
2.慢性發炎、外陰營養不良(例如:硬化性苔蘚)。
3.外陰或子宮頸的上皮內瘤。
4.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
5.免疫缺陷。
6.曾有子宮頸癌的病史。
7.北歐血統。
 

      綜合以上的危險因素,與外陰癌最大的相關性第一為HPV感染,其次為慢性發炎或免疫缺陷所造成。60%的外陰癌已被證實與HPV的感染有關,其中又以第16型及第33型為主要,佔55.5%;與HPV相關的外陰上皮內瘤在年輕婦女的發病率越來越高,80%會造成上皮內病變,10~15%會造成侵襲性外陰癌,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外陰上皮內瘤可以阻止癌症的發展。

 

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在大陰唇、小陰唇、會陰、陰蒂會出現斑塊、潰瘍、腫塊,腫塊有可能是肉質、結節或疣狀的表現,約5%的患者會有多病兆的病變,因此,外陰部、肛門周圍的皮膚、子宮頸、陰道都要進行全面的評估。而子宮頸病變的病患,高達22%的病人會有陰部惡性腫瘤。

 

       搔癢症也是外陰癌病患常見的抱怨,尤其是外陰部皮膚病症(例如硬化性苔蘚、麟狀上皮細胞增生),因此若發現病患的硬化性苔蘚難以治癒或懷疑有病變,應行切片檢查已確立診斷。

 

       其次陰道的出血、不正常分泌物、排尿困難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都可能與外陰癌有關。另ㄧ方面,有許多患者是毫無症狀的。

 

診斷

 

       針對病變部位予以切片,可以確立病理組織學。如果沒有非常明顯的病變,但臨床懷疑為高,可根據病變的範圍予以陰道鏡、膀胱鏡、直腸鏡或尿路攝影檢查來確定膀胱、直腸是否有被侵襲。

 

組織學類型

 

       大多數外陰癌屬於鱗狀細胞癌(佔90%),其他組織學類型包括黑色素瘤(5~10%),巴氏腺腺癌,肉瘤,疣狀癌,基底細胞癌或其他罕見腫瘤(如佩吉特氏病)等。

 

切除外陰病變的適應症:

 

1.任何嚴重病變。
2.陰部皮膚表面有紅色、白色、暗咖啡色或黑色的斑塊。
3.搔癢、刺痛或有出血的症狀。
4.生殖道有任何色素的痣。
5.巴氏腺體有腫大、變厚,尤其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
 

 

外陰麟狀細胞癌好發的位置及轉移擴散的模式~

 

       50%的患者病兆出現在大陰脣,15~20%為小陰唇,其次為陰蒂和會陰周圍。外陰麟狀細胞癌大都局部性生長,隨後才會蔓延至腹股溝及骨盆腔淋巴結。血行性擴散通常發生於淋巴結感染之後。

 

預後因素及生存期

 

1.取決於原發腫瘤的位置、淋巴結有無感染、侵犯的深度、有無遠處轉移的

   存在。
2.存活率大都取決於病理狀態、腹股溝淋巴結、原發病兆的大小;病兆<2公分

   且腹股溝淋巴結沒有感染à98%可能有5年的存活率;任何大小的病兆,但是

   單側淋巴結有超過3個或多個呈陽性,或雙側淋巴結有2個或多個呈陽性à5年

   存活率可能為29%。
3.淋巴結的轉移與腫瘤的大小、臨床的分期及侵犯的深度有關。

 

治療方式與分期

Stage 0(原位癌)à

                           1.廣泛局部切除術、雷射或結合此兩種方式。

                           2.外陰皮膚切除術和移植。

Stage I~

Stage IAà病兆小於1-mmà根治局部切除術,罕見腹股溝淋巴結轉移(<1%)。

 

Stage IBà病兆≧1-mmà根治局部切除術,腹股溝淋巴結轉移(≧8%),依據病兆位置予單側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Stage IIà改良根治性外陰切除術及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Stage III & IVà

       (1)標準根治性外陰切除、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及腫瘤涉及結構或骨盆腔臟器切除

             術。根據不同的程度的切除,結腸造口或尿道改道可能是必要的。

        (2)術前使用放射線(55葛雷)伴隨化學治療,先將病兆縮小再予以手術。

        (3)術後局部輔助性放射線治療(45-50葛雷)。

        (4)兩顆或多顆腹股溝淋巴結有感染時,應予腹股溝和骨盆腔放射線治療。    

       

       無法手術的病患,可給予放射線治療來延長存活期。且病患若身體許可,建議同步進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臨床試驗顯示,這樣的治療腫瘤完全反應率可達53-89%,平均追蹤37個月,存活率達47-84%。放射線的每日劑量應小於或等於180 cGy,才能將放射線的併發症降到最低(如:晚期纖維化,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壞死等),總放射線劑量為5465葛雷。

 

預後及追蹤

 

     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轉移是外陰癌病患很重要的預後及存活因素。研究顯示,腹股溝淋巴結呈陰性者,約可有70-93%的5年存活率。其它預後因素包含期別(包括病兆大小和侵襲深度),毛細淋巴血管侵犯和年齡等。   

 

    每年至少兩次的檢查,持續五年,包括觀察外陰皮膚及觸診腹股溝淋巴結,必要時予陰道鏡切片檢查。大多數復發發生在第一年,但約有10%的病患其復發可能在5年後,因此建議長期追蹤。

 

復發及轉移

 

外陰癌復發大致上可分局部性、腹股溝或遠處轉移~

 

1.局部復發:可將局部病兆再做一個切除手術並視情況給予放射線治療。若復發的病兆小且

                     局部,可予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2.腹股溝淋巴結復發:放射線治療及手術。

3.視腫瘤復發的位置予外陰根治性切除和骨盆腔臟器切除。

4.遠處轉移:沒有標準的全身性化學治療可用來治療轉移性疾病。臨床試驗有使 用

                    cisplatin, methotrexate, cyclophosphamide, bleomycin, and mitomycin C

                    等化療藥。

 

 

 

 

裝飾用圖片
裝飾用圖片 更新時間:2020/5/15 15:56
光田醫院首頁下方logo(連結-將會另開視窗)
沙鹿總院:(R.O.C.) 臺灣 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 電話:(04)2662-5111
大甲院區:(R.O.C.) 臺灣 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 電話:(04)2688-5599
瀏覽人數:00259805
最佳瀏覽狀態: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版本 / 螢幕解析度 1024x768 / 最新更新時間:2024/04/23 10:23
光田綜合醫院 版權所有 © 2008 KTGH. |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導覽  | 網網相連  | 聯絡我們  | 網站導覽  | 全文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