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VB/JavaScript語法,但是並不影響您獲取本網站的內容,請自行輸入正確的資料
Logo Logo
字體 小型字體 中型字體 大型字體
繁體中文 全球資訊網-簡體中文 全球資訊網-English
認識光田 醫療服務 掛號服務 衛教天地 病患須知 教學研究 回首頁

裝飾用圖片
哈燒新聞單元圖片
哈燒新聞
哈燒訊息
活動快報
衛教講座
活動花絮
採購公告
:::裝飾用圖片
疝氣不是男生的專利 女生也可能罹患
單位/發表人 : 泌尿科  發表日期: 2007/11/15
裝飾用圖片

        【光田沙鹿訊】日前沙鹿光田綜合醫院接獲一位三歲陳姓小女童由家人帶來求診,因為最近數月小女童下腹部兩側腫大,家長發現有異狀,經光田泌尿科馮超傑醫師檢查發現是由於左右兩側同時發生鼠蹊疝氣所造成,入院手術修補後,目前已康復出院。據統計,鼠蹊疝氣在男性較常見,女性則少見;其在總人口的發生率約3%,男與女發生比為191,女性左右兩側同時間發生鼠蹊疝氣的機率則是更小。

 

        男性在胚胎時期,原本位於腹腔內的睪丸會隨者腹膜鞘狀突下降到陰囊,隨後鞘狀突就會自動閉鎖。如果鞘狀突閉鎖不完全,輕者腹腔內的液體會流到陰囊產生陰囊水腫,如果缺口過大,腸子或是網膜等腹腔內容物就會突出到腹腔外,形成疝氣﹙俗稱脫腸﹚。在女性鼠蹊部之腹膜突出,稱為努克氏管,它於胚胎時期隨著子宮圓韌帶下降到鼠蹊部,正常在出生前會閉鎖,如果閉鎖不全,就可能產生疝氣,如此一來,女性除了腸子之外,卵巢也有可能會掉入疝氣囊內。

 

        新生兒之陰囊水腫會由於腹膜鞘狀突逐漸閉鎖而自動消失,但是如果於滿周歲後還未消失,則自行消失的機會就很小,建議需以手術將未閉合之鞘狀突結紮起來。如果已形成疝氣,因缺口過大,鞘狀突無法自行閉鎖,則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免腸子掉入疝氣囊後,退不回腹腔,產生缺血性壞死,甚至發生腹膜炎,危及到生命。尤其,幼兒容易哭鬧,發生鼠蹊疝氣後,更容易將腸子擠出腹腔外而卡住,尤其是出生後未滿三個月的嬰兒危險性更高,因此幼兒一旦發現鼠蹊部疝氣最好及早手術光田馮超傑醫師以此個案為例,若非家長即時發現即早治療,後果可能更不堪設想。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醫師提醒,對於家有疝氣的小朋友,家長絕對不可輕忽,認為它會自行癒合、或者迷信偏方,以為服藥就可以痊癒,結果反而會因亂服藥而傷了肝、腎。臨床上也有成年人因罹患疝氣,不願接受手術,寧願穿上疝氣帶的案例,但是疝氣帶無法治癒疝氣,僅能將缺口壓住防止腹腔裡的内容物膨出,且必需整天配帶,對於日常生活的行動來說很不方便,在臺灣潮溼炎熱的環境,又容易產生皮膚濕疹,相當麻煩。醫師建議現今醫學手術技術日益進步,如有遇到此類情況最好儘快由專業醫師以診斷評估、或進一步施行手術治療,避免因延遲治療,使得腹壁的缺口愈撐愈大,或是腸子卡住造成缺血性腸壞死,增加手術的難度及術後的併發症。

 

裝飾用圖片
裝飾用圖片 最後修改時間:2007/11/15 下午 02:13:00

瀏覽人數:060419857 裝飾用圖片 網站導覽 裝飾用圖片 網網相連 裝飾用圖片 採購公告
  1. 沙鹿總院: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 電話:(04)2662-5111
  2. 大甲院區: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 電話:(04)2688-5599
本網站內容屬光田醫院所有,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在網站線上閱讀,禁止以任何形式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